|
- 美欧经济胁迫话语重塑之路径分析与内在逻辑
- [摘要]传统理解下的经济胁迫一般是指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强迫性、限制性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施加经济压力,从而影响其主权行为。反经济胁迫运动则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干涉其主权行为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过多层路径推动经济胁迫话语的重塑工作:一方面借助G7领导人会议、发布双边联合声明等一系列外交活动,以寻求共识联盟的方式重塑经济胁迫话语,扩大解释经济胁迫的内涵与外延,并有意区分经济胁迫与经济制裁;另一方面通过单边国内立法为其重塑的经济胁迫话语提供合法化、正当化基础,从而基于“寻求共识—创制规范”的演进路径将带有政治色彩的话语转变成法律语言。不仅如此,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还试图在多边层面将所谓的经济胁迫问题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并着手启动“经济胁迫协调平台”。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重塑经济胁迫话语主要源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所引发的原有“不对称性相互依赖关系”之变化。其底层逻辑在于发达经济体在大国竞争中对权力与安全问题的关切。中国应该从认知层面关注美欧重塑经济胁迫话语及其深层逻辑。面对侵犯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中国依据国内法实施的反制措施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
- 杨 钊
-
全文[ PDF 1096358.0 MB ] 2024.4(11):122-142 共有 1049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35049.0 MB ] 2024.5(11):1-2 共有 645 人次浏览
|
|
- 主编寄语
- [摘要]
-
全文[ PDF 172164.0 MB ] 2024.6(11):1-1 共有 257 人次浏览
|
|
- 目 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32217.0 MB ] 2024.1(11):1-2 共有 1065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483982.0 MB ] 2024.2(11):1-2 共有 1019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37922.0 MB ] 2024.3(11):1-2 共有 880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33527.0 MB ] 2024.4(11):1-2 共有 800 人次浏览
|
|
- 中国经由“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秩序构想
- [摘要]近现代的国际秩序由西方国家主导。实践和理论均表明,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传统路径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也难以实现自身对理想国际秩序的构想。对此,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同于西方国家构建国际秩序的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在严峻的全球形势下,世界亟需拥有宏阔世界观而非狭隘国家观的国家推动构建能够实现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国际秩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响应了此种需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塑造了人们对世界的新认知新想象,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国际秩序,通过“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实践平台,展现出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所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合作性、公共性、平等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 王倩慧 彭 岳
-
全文[ PDF 983394.0 MB ] 2024.5(11):3-15 共有 501 人次浏览
|
|
|
|
- 将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的语言
——国际法教学与研究的战略视角
- [摘要]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是“以规则为基础”还是“以国际法为基础”成为各国的关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联合国长期协助各国“推广国际法教学、研究和传播”的实践,重温联合国国际公法大会曾提出的“将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的语言”的论断,能够启发我们对国际秩序基础之争的深入思考。国际法在新时期塑造全球秩序动态发展的作用,以及中国在国际调解理论发展方面的贡献,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中国共创和谐的调解实践,丰富了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的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国家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不同文明和文化对国际法发展的作用、亚洲文化在塑造21世纪国际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等新的课题。现代国际法发展与变化的趋势为国际法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
- 〔美〕张力文
-
全文[ PDF 1047634.0 MB ] 2024.4(11):3-16 共有 1086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