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际法的发展动态及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
- [摘要]世界正经历巨大变局。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国际竞争从传统陆地疆域向包括海洋、极地、外空、网络在内的新疆域拓展的态势愈发明显,海洋领域规则制定和实施持续走深走实;网络空间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加速前移;气候变化谈判进入转折期,各方加紧谋划未来全球环境治理体制;国际法日益成为对外斗争的重要抓手。在此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禁止核武器条约》与全面核裁军进程、国际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解释与适用、条约履约机构和缔约国大会扩权动向、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朝鲜半岛局势相关法律问题、美英法对叙利亚动武的合法性问题、全球海洋治理及“南海仲裁案”后续法律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学体系等十大前沿法律问题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国际法学人应怀着对法律的敬重,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外交和世界和平事业做贡献,努力开创国际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 黄惠康
-
全文[ PDF 1899.0 MB ] 2019.1(6):3-14 共有 5957 人次浏览
|
|
- 中国对外投资与东道国政策
- [摘要]中国投资者是国际收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在追求复杂的收购策略。东道国的政治家们“欢迎”这些收购活动的方式是呼吁进行严厉的投资管理。本文以一些著名案例为基础,讨论业已出现在美国和欧盟监管者面前的投资管理法热点问题。在借鉴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该分析将为国有企业和在政府影响下行事的私营企业找出一些可行的原则。当前的监管话语表明对中国投资采取的是一种基于所有权的方法。更近距离的审视表明,盛行的态度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几乎不遵从先例。为审查国有企业而发明的市场经济标准被类比适用于据称与政府和政治关系密切的私营企业。在未来多年内,监管者(也许还有外交官)将不得不在投资管理关切与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寻求平衡。
- 〔德〕伦纳·库尔姆斯(著)、任宏达(译)、廖凡(校)
-
全文[ PDF 2227.0 MB ] 2019.1(6):15-33 共有 5742 人次浏览
|
|
- 安理会决议后的美国二级制裁合法性探析
- [摘要]美国对伊朗、朝鲜的“二级制裁”,已对我国企业海外利益造成严重影响。二级制裁在被制裁行为、制裁手段方面均扩大了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成员国实施的经济制裁范围,但对此尚无有效的法律手段加以治理。二级制裁使用的“经济手段”实际并未受到联合国规制,其“安全目的”又足以援引GATT第21条“安全例外”提出合法性抗辩。此外,国际习惯法并未发展出关于域外管辖权的确定规则,无从规制二级制裁对他国主权的影响。此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国际公法与国际经济法尚不能实现完美对接,法律手段因而难以规制。我国一方面有必要在经济上加强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多边合作以寻求共识。
- 赵海乐
-
全文[ PDF 1296.0 MB ] 2019.1(6):34-43 共有 4997 人次浏览
|
|
- 论海洋渔业资源的法律地位——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中...
- [摘要]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基于主权、主权权利、公海捕鱼自由原则乃至“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有权由其国民在相应海域从事渔业资源捕捞活动。同时,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制度也是国际渔业法的重要内容。国际法没有关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所有权制度,这些制度属于国内法的内容。检视我国所有权制度,我国内水、领海中的海洋渔业资源作为所在海域的成分,归国家所有,但珍贵、濒危的海洋野生动物资源单独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依据我国渔业法律制度,海洋渔业捕捞活动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渔业经营者获得捕捞权,是其在各海域从事捕捞活动并获得渔获物所有权的国内法依据。另外,规范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也是我国渔业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 王传良、张晏瑲
-
全文[ PDF 1926.0 MB ] 2019.1(6):44-60 共有 5537 人次浏览
|
|
- 析欧洲《平等待遇指令》与欧盟法院关于职场宗教歧视的裁决
- [摘要]在恐怖袭击频发、大量难民涌入的背景下,宗教信仰问题使欧洲社会愈发紧张。2017年欧盟法院首次根据《平等待遇指令》就两起涉及宗教信仰歧视的案件作出了裁决。根据欧盟法院的上述裁决,公司有权通过中立的内部规定禁止员工佩戴政治、哲学或宗教信仰标志,但这种规定应出于合法目的,落实措施合理且必要。欧盟法院还指出,客户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和偏好,不是公司采取区别对待的理由。欧盟法院的裁决对判断宗教信仰的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给出了指导,对合法目的、必要性和职业要求等相关规定作出了分析,为推动和丰富此领域的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 武文扬
-
全文[ PDF 1440.0 MB ] 2019.1(6):61-72 共有 5382 人次浏览
|
|
- 论国际投资仲裁的公开
- [摘要]提升透明度作为国际投资仲裁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国际投资仲裁的公开。公共利益的介入侵蚀了仲裁的保密性,为国际投资仲裁公开制度的引入创造了前提条件。现阶段国际投资仲裁的公开仍存在任意性、不平衡性和公开水平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多双边投资条约、仲裁规则、统一国际公约三种路径,建立起具有约束力的公开保障机制。在国际投资仲裁改革的背景下,立足于我国对待国际投资仲裁公开的缔约实践和司法实践,我国应当顺势而行,及时回应国际投资仲裁的透明化趋势,从允许公开仲裁裁决开始,逐步接纳国际投资仲裁公开制度。
- 丁丁、刘璐
-
全文[ PDF 1532.0 MB ] 2019.1(6):73-85 共有 6033 人次浏览
|
|
- 法国商事仲裁二元立法模式及其启示
- [摘要]法国是对商事仲裁采取二元立法模式的典型国家,《法国仲裁法(2011)》分为“国内仲裁篇”与“国际仲裁篇”。法国商事仲裁二元立法模式本质上源于,在涉及仲裁协议、保密要求、仲裁庭人数、裁决意见、裁决撤销以及裁决执行等诸多问题上,立法者欲为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此种立法模式下,对仲裁“国际性”的识别成为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对此,法国采取的是基于经济因素考量的客观标准。这一标准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赋予法院根据具体情形界定案件是否为国际仲裁的自由裁量空间。中国未来修订仲裁法时,有必要借鉴法国,确立清晰的二元立法模式。在仲裁“国际性”的识别问题上,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法国的司法实践。
- 傅攀峰
-
全文[ PDF 1673.0 MB ] 2019.1(6):86-100 共有 4816 人次浏览
|
|
- 论国际私法公共政策之人权内涵
- [摘要]传统上,国际私法公共政策的内涵和考量因素主要根植于保护国家利益,而非保护个人利益。但公共政策的内涵具有可变更性,现代国际私法逐渐在传统公共政策的基础上,将人权的保护作为公共政策的考量因素,赋予其“保护伞”的功能。当外国法的适用结果或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明显侵犯人权时,将依据公共政策拒绝适用外国法或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此种做法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国际私法实质正义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违反禁止实质性审查、影响外国判决的自由流动、公共政策与审查程序公正的重叠、动摇公共政策的例外性质以及多元化人权保护理念下公共政策之滥用风险等诸多困境。
- 刘阳
-
全文[ PDF 1485.0 MB ] 2019.1(6):101-113 共有 5416 人次浏览
|
|
- 俄罗斯的国际法观和一种世界秩序的特殊主义路径——评马尔克苏《俄罗...
- [摘要]马尔克苏的著作《俄罗斯的国际法进路》提供了一个国家的世界秩序观念如何影响其国际法实践的个案研究。该书指出,俄罗斯的国际法学说是一种国家中心论,除了强调主权概念,其思想界还诉诸一种以俄罗斯文明为内核的帝国概念;当代俄罗斯国际法概念的真正基础是“俄罗斯世界”理念,它是俄罗斯国际法观念的底层结构。该书归纳出决定俄罗斯国际法实践特色的三种因素是:受施米特的大空间概念影响的地缘政治诉求、确定俄罗斯独特身份的欧亚主义、影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拜占庭东正教传统。
- 牟文富
-
全文[ PDF 1904.0 MB ] 2019.1(6):114-128 共有 5172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