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106.0 MB ] 2014.1(1):0-0 共有 6277 人次浏览
|
|
- 主编寄语
- [摘要]主编寄语
-
全文[ PDF 157.0 MB ] 2014.1(1):0-0 共有 5811 人次浏览
|
|
- 编者前言
- [摘要]编者前言
-
全文[ PDF 104.0 MB ] 2014.2(1):0-0 共有 5640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97.0 MB ] 2014.2(1):0-0 共有 6795 人次浏览
|
|
- 编者前言
- [摘要]编者前言
-
全文[ PDF 104.0 MB ] 2014.3(1):0-0 共有 5671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99.0 MB ] 2014.3(1):0-0 共有 6243 人次浏览
|
|
- 编者前言
- [摘要]编者前言
-
全文[ PDF 104.0 MB ] 2014.4(1):0-0 共有 5628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100.0 MB ] 2014.4(1):0-0 共有 6194 人次浏览
|
|
- 总目录
- [摘要]总目录
-
全文[ PDF 270.0 MB ] 2014.4(1):0-0 共有 8216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534.0 MB ] 2015.1(2):0-0 共有 6063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74.0 MB ] 2015.4(2):0-0 共有 6215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0.0 MB ] 2015.5(2):0-0 共有 6109 人次浏览
|
|
- 国际法研究目录
- [摘要]国际法研究目录
-
全文[ PDF 271.0 MB ] 2015.6(2):0-0 共有 6545 人次浏览
|
|
- 以新时代人权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摘要]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古今中外,从人类角度出发,构建超越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和世界性秩序的思想源远流长,而且都是建立在对人性、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或幸福感的终极追求上。从历史角度观察,二战以来,人权观念的产生以及对保障人权的义务和责任的制度构建,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加强相互合作,建设国际秩序的重要价值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以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根本目标,以保障人权的充分实现为价值基础和具体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保障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础上促进新时代人权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一个可实现的合作共赢的、更加公平正义的世界新秩序。
- 刘小妹
-
全文[ PDF 0.0 MB ] 2018.3(5):0-0 共有 5683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424310.0 MB ] 2023.4(10):1-2 共有 1299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406095.0 MB ] 2023.5(10):1-2 共有 1160 人次浏览
|
|
- 国家安全的国际经济法回应
——以华为诉瑞典仲裁案为例
- [摘要]涉及国家安全的国际经贸争端的常态化对国际经济法提出了三重挑战:通过国家间的自我克制和外交谈判达成共识日趋困难;任由主权国家完全自主决定以国家安全为理由限制国际经贸关系可能对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巨大冲击;而由国际争端解决机构频频对国家安全议题作出裁决不仅会引发主权国家是否会遵守国际裁决的疑问,更会危及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自身的正当性。国际争端解决机构通常不会公开直接地对国家安全争端中最敏感的政治性冲突作出裁决,而是会充分利用法律技术来平衡尊重国家安全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之间的利益冲突,把政治性的抉择隐藏在从法律技术角度看大体可以接受的裁决中。但是,在以大国竞争为底色的新地缘经济时代,用法律技术来调整政治性冲突的空间在快速萎缩。华为诉瑞典仲裁案是剧烈变动中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个缩影,亦是检验当代国际经济法规则体系能否在新地缘经济时代包容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试验田。
- 杜明
-
全文[ PDF 3533961.0 MB ] 2023.5(10):3-27 共有 2512 人次浏览
|
|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仲裁:定位、表现与问题--兼谈对“南海...
- [摘要]自1997年出现第一例案件以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附件七仲裁一直保持着稳定 的利用卒, 成为海洋争端解决中的亮点。 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 “唯一的剩余方法”之设计使得依附件七仲裁所设立的仲裁法庭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实际地位高于国 际海洋法法庭和国际法院; 二是作为一种强制仲裁, 附件七仲裁在相当程度上抛弃了传统仲裁的 约定性, 在规则上表现出 " 单方意志性" 。 它们虽然可直接带来附件七仲裁的高利用卒, 但是使 附件七仲裁很可能成为一种 " 少数人裁决" 的争端解决活动。
- 刘衡
-
全文[ PDF 0.0 MB ] 2015.5(2):3-22 共有 5593 人次浏览
|
|
- 中国海法典编篡论纲
- [摘要]《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 海商法》 ) 通过和实施以来,社会已经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 海商法》与国际国内的立法发展不相适应,存在着内容服从形式的缺陷 。为了顺应海洋战略新形势, 遵循海法的内在性规律,契合海法的现代化特征, 我国应当尽快编慕中国 海法典。编慕中国海法典应坚持开放性、 前瞻性、 协同性原则。海法典编慕的第一步是修改 《 海 商法》 相关条款,整合司法解释; 第二步是扩大其适用范围,增加航运贸易发展与海洋时代所需 要的规范内容,将涉海相关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规范及相应程序统一纳入海法典。
- 司玉琢 李天生
-
全文[ PDF 2138.0 MB ] 2015.4(2):3-91 共有 6506 人次浏览
|
|
- 论中国司法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 [摘要]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增强中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重任,其中司法参与不可或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是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要求,是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互动的必然需要。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并借助国际治理推动国内法治建设;着力克服国际法高端人才稀缺、重大课题研究不深入、对国际规则研究不够等制约因素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局限性;高度重视内国司法审判对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影响,积极发挥内国司法对国际条约的适用与解释、对国际习惯和一般基本原则运用的累积和沉淀以及填补国际法空白的功能,推动国际法治发展进程。当前,中国司法审判要努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规则的创制与完善。
- 贺荣
-
全文[ PDF 10468.0 MB ] 2016.1(3):3-15 共有 6280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