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视野下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一种宏观图景
- [摘要]从1993年《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号召各国拟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起,至少已经有57个国家颁布实施了78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以这78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周期平均约为5年;《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之后这26年可以分为探索期、平稳期、跃升期3个阶段,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性定期审议机制促进了各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亚非拉国家是国家人权计划制定的主力军,在57个国家和78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亚非拉国家的国家数量和计划数量均占3/4左右;广大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强的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兴趣,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连续性更强。
- 许尧
-
全文[ PDF 1139.0 MB ] 2019.5(6):54-63 共有 4829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11.0 MB ] 2019.5(6):0-0 共有 5221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190.0 MB ] 2019.4(6):0-0 共有 5282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108.0 MB ] 2019.6(6):0-0 共有 5239 人次浏览
|
|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196.0 MB ] 2019.3(6):0-0 共有 5606 人次浏览
|
|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PDF 229.0 MB ] 2019.2(6):1-2 共有 5494 人次浏览
|
|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中的“军事活动例外”——评国际海洋...
- [摘要]摘要:国际海洋法法庭在其2019年“扣留三艘乌克兰海军船只案”(乌克兰诉俄罗斯)的临时措施命令中解释和适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中的“军事活动例外”,并得出该例外在本案中不适用的结论。法庭的做法大大限制了这一例外的范围,而且法庭关于即使一国对外国军舰使用武力,该行为仍可构成执法活动的认定可能在实践中产生不利影响。乌克兰军舰的航行本身就应当被看作军事活动。考虑到双方在“刻赤海峡事件”发生前后的紧张关系、事发海域的争议性质,以及俄罗斯的行为涉及对外国军用船舶使用武力,其活动也应属于军事活动。
- 高健军
-
全文[ PDF 1206.0 MB ] 2019.6(6):0-0 共有 5809 人次浏览
|
|
- 国际人道法对网络战的可适用性及其适用
- [摘要]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也影响着安全及军事格局。在当今的武装冲突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实。网络行动具有特殊的技术特征、可能带来人道代价,特别是针对医疗部门或其他诸如电力、供水或卫生等重要民用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可能会给平民居民造成损害后果。因此,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的平民居民和民用基础设施,承认网络战不是法律空白,而是受到包括国际人道法在内的国际法规范,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这种新技术的特征给国际人道法规则的解释带来了一些挑战。虽然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以澄清既有的国际人道法原则及规则该怎样适用,它们是否恰当且充分,或者是否需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 克努特·德尔曼、洛朗·吉塞勒、蒂尔曼·罗登霍伊塞尔【著】、丁玉琼【译】
-
全文[ PDF 908.0 MB ] 2019.4(6):3-17 共有 5260 人次浏览
|
|
- 开放包容: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愿景的文化层面
- [摘要]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此情之下,中国本着兼济天下的担当和荣辱与共的情怀,适时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建设性地指明了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前进方向,以期全人类携手共进,共渡难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中,开放包容作为其文化层面,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等理念为文化内核,进一步发展出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理论与实践内涵。开放包容强调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多样性,并因此与传统西方对待不同文明、文化的范式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同时,在国际法层面,开放包容也就主权问题和人权问题的处理给出了方案。这些无不表明开放包容对中国外交和国际法理念的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对其强调和坚守的根本原因。
- 何志鹏、魏晓旭
-
全文[ PDF 2388.0 MB ] 2019.5(6):3-18 共有 4881 人次浏览
|
|
- 中美海洋法论争的“美国之声”——对《海洋自由:美国捍卫航行自由的...
- [摘要]摘要:《海洋自由:美国捍卫航行自由的斗争历程》一书是美国具有官方背景的学者所撰写的宣传、支持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最新力作。该书第十一章以“中国特色的航行自由”为题,通过叙述、分析、评论中美海洋法论争中的焦点争议与冲突事件,强烈指责中国的立场与做法。该章的内容存在重大法理瑕疵,是作者单方面宣扬和表达的“美国之声”,不具有国际法上的客观性、公正性与严谨性。
- 包毅楠
-
全文[ PDF 1057.0 MB ] 2019.2(6):3-10 共有 6069 人次浏览
|
|
- 论美国域外管辖:概念、实践及中国因应
- [摘要]美国域外管辖包括域外立法管辖、司法管辖和执法管辖,有别于长臂管辖和美国法的域外适用。美国认为其域外管辖源于国际法上的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美国国会制定含有域外适用条款的立法,既有确保美国境内外当事人得到平等对待的考虑,也有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利益的考虑。美国联邦法院虽已限制外国原告利用美国法对域外发生的侵权案件寻求赔偿,但并未限制美国行政部门的执法权和美国私人当事人的诉权。美国行政部门甚至还违反国际法和外国法在外国领域内执法。针对美国域外管辖,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以及欧盟在政治、法律和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反制措施。为回应美国域外管辖,中国应:与其他国家合作,反对美国过度域外管辖;协助中国企业和个人做好个案应对;完善中国对外关系法,尤其是管辖权立法、国际司法协助立法、阻却立法等。
- 李庆明
-
全文[ PDF 982.0 MB ] 2019.3(6):3-23 共有 9846 人次浏览
|
|
- 国际法的发展动态及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
- [摘要]世界正经历巨大变局。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制度性权力和未来秩序主导权之争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国际竞争从传统陆地疆域向包括海洋、极地、外空、网络在内的新疆域拓展的态势愈发明显,海洋领域规则制定和实施持续走深走实;网络空间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加速前移;气候变化谈判进入转折期,各方加紧谋划未来全球环境治理体制;国际法日益成为对外斗争的重要抓手。在此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禁止核武器条约》与全面核裁军进程、国际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解释与适用、条约履约机构和缔约国大会扩权动向、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朝鲜半岛局势相关法律问题、美英法对叙利亚动武的合法性问题、全球海洋治理及“南海仲裁案”后续法律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学体系等十大前沿法律问题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国际法学人应怀着对法律的敬重,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外交和世界和平事业做贡献,努力开创国际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 黄惠康
-
全文[ PDF 1899.0 MB ] 2019.1(6):3-14 共有 6195 人次浏览
|
|
- 国家间谈判义务的国际法依据与成立条件——玻利维亚诉智利“进入太平...
- [摘要]摘要:2018年10月1日国际法院对玻利维亚诉智利“进入太平洋谈判义务案”作出判决。该案的争议焦点是智利是否有与玻利维亚进行谈判的国际法义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哪些依据可能创设国际法义务;第二,创设国际法义务的条件。法院的审理表明,国际法义务的依据有多种形式,包括双边协议、声明等单方行为、默认和禁止反言、国际组织决议等,关键在于判断相关文件和行为是建立了法律义务还是政治承诺。这些依据都必须证明相关国家有受法律拘束的意图,体现了国家同意原则。在判断国家有无受法律拘束的意图时,应当客观分析所有证据,特别是当事国的用语、语言背景以及后续行为,这要求国家在谈判、缔结条约及其他交往活动中注意“谨言慎行”。
- 宋岩
-
全文[ PDF 1603.0 MB ] 2019.6(6):0-0 共有 5995 人次浏览
|
|
- 论国际法院与专家证据——以1994年国际法院“陆地和海洋边界案”...
- [摘要]摘要:国际争端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国际裁判机构需要处理案件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作为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的国际法院,在成立70多年以来的审理实践中极少运用《国际法院规约》与《国际法院规则》相关条款中获取专家证据的权力,以协助认定复杂事实。但是,此种“谨小慎微”且被动的证据处理方式,已经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正向国际法院敲响“警钟”。国际法院似乎已经意识到,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意见与专家证据,可能是其在处理技术证据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法院在多年实践中遇到的困境表明,其未来应更积极主动地使用专家证据,同时应注意明确、合理地运用专家证据。
- 何田田
-
全文[ PDF 1490.0 MB ] 2019.2(6):11-22 共有 6133 人次浏览
|
|
- 中国对外投资与东道国政策
- [摘要]中国投资者是国际收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在追求复杂的收购策略。东道国的政治家们“欢迎”这些收购活动的方式是呼吁进行严厉的投资管理。本文以一些著名案例为基础,讨论业已出现在美国和欧盟监管者面前的投资管理法热点问题。在借鉴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该分析将为国有企业和在政府影响下行事的私营企业找出一些可行的原则。当前的监管话语表明对中国投资采取的是一种基于所有权的方法。更近距离的审视表明,盛行的态度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几乎不遵从先例。为审查国有企业而发明的市场经济标准被类比适用于据称与政府和政治关系密切的私营企业。在未来多年内,监管者(也许还有外交官)将不得不在投资管理关切与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寻求平衡。
- 〔德〕伦纳·库尔姆斯(著)、任宏达(译)、廖凡(校)
-
全文[ PDF 2227.0 MB ] 2019.1(6):15-33 共有 5938 人次浏览
|
|
- 论网络空间中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
- [摘要]与网络空间有关的国际法问题日益受到学者关注,其热点问题包括在网络空间视角下对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重新认识。当前,大多数西方学者偏重关注如何扩大诉诸武力权的范围,并以推动国际社会对诉诸武力权进行扩大化解释为导向。这与中国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并积极推动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中国有必要在充分利用联合国平台的基础上,围绕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提出对网络空间视角下诉诸武力权和战时法的中国立场,并积极应对西方的错误认识,掌握网络空间秩序制定的主导权。
- 王玫黎、陈雨
-
全文[ PDF 825.0 MB ] 2019.4(6):18-32 共有 6011 人次浏览
|
|
- 论强制仲裁在国际争端解决中的历史演进
- [摘要]强制仲裁是(自愿)仲裁发展到被广泛接受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历经先规则后实践的路径。强制仲裁包括义务型和权利型两种类型。义务型强制仲裁使仲裁从各方达成合意的权利变成了事先承担的的义务,极大地迎合了当时国际社会防止战争的需求,但各国尚未做好实际承担该项义务的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权利型强制仲裁在与国际司法竞争的背景下兴起,明确授予争端一方提起和推进仲裁程序的单方权利,有“唯一的强制程序”和“唯一的剩余方法”两种规则模式。后一规则模式可能背离国家同意原则,是近30年来海洋争端强制仲裁案件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实践中经常伴随着争端对方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中止和终止仲裁程序的努力。
- 刘衡
-
全文[ PDF 2648.0 MB ] 2019.5(6):19-40 共有 4883 人次浏览
|
|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涉海法理维权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涉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特别是在涉东海、南海问题上,中国按照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现代国际海洋法规则,依据中国长期开发利用有关群岛、岛屿及其相关海域的历史事实和一贯主张,通过国内立法,将钓鱼岛群岛、南沙群岛等明文规定列入中国陆地领土范围,重申和确立国家管辖海域范围和相关权利主张。中国政府涉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主张在国内法律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涉海维权工作有了明确的国内法和国际法依据。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与海洋的关系均已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海洋法治思维、不断完善涉海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规则制定和全球海洋治理。
- 张良福
-
全文[ PDF 856.0 MB ] 2019.3(6):24-42 共有 6048 人次浏览
|
|
- 联合国框架下非殖民化问题的最新进展——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
- [摘要]摘要:“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是国际法院发表的最新咨询意见,同时也是法院协助联合国大会推动非殖民化进程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虽然该案的背景是英国与毛里求斯之间长期存在的关于查戈斯群岛领土争端,但法院承袭和遵循之前咨询案件确立的原则和标准,仍确立了对该案的咨询管辖权,并对实体问题发表咨询意见。该咨询意见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对解决英国和毛里求斯的领土争端,推动毛里求斯的非殖民化进程和维护国家统一,尊重保障人权,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国际法义务产生影响。
- 黄影
-
全文[ PDF 1451.0 MB ] 2019.6(6):0-0 共有 5561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