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海法典编篡论纲
  • [摘要]《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 海商法》 ) 通过和实施以来,社会已经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 海商法》与国际国内的立法发展不相适应,存在着内容服从形式的缺陷 。为了顺应海洋战略新形势, 遵循海法的内在性规律,契合海法的现代化特征, 我国应当尽快编慕中国 海法典。编慕中国海法典应坚持开放性、 前瞻性、 协同性原则。海法典编慕的第一步是修改 《 海 商法》 相关条款,整合司法解释; 第二步是扩大其适用范围,增加航运贸易发展与海洋时代所需 要的规范内容,将涉海相关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规范及相应程序统一纳入海法典。
  • 司玉琢 李天生
  • 全文[ PDF 2138.0 MB ] 2015.4(2):3-91  共有 6485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74.0 MB ] 2015.4(2):0-0  共有 6194 人次浏览
  • 目录
  • [摘要]目录
  • 全文[ PDF 534.0 MB ] 2015.1(2):0-0  共有 6055 人次浏览
  • 国际私法国际前沿年度报告(2013-2014)
  • [摘要]在过去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一年里,以欧盟和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为代表的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继续进行,而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与实践也非常引人注目。《欧盟破产条例》修正案草案已经出台,《关于相互承认民事保护措施的条例》等立法项目也已经获得通过。另外,欧盟即将以欧盟身份加入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欧盟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还展开了跨国民事诉讼程序项目的研究。美国法院在过去一年里审理的冲突法案件创历史新高,有很多案件引起国际关注。中国银行涉及的恐怖主义袭击侵权案件有了新的进展。在证券法的域外管辖权问题上,美国法院面临莫里森案判决与《多德一弗兰克法》之间的冲突问题,迄今没有定论。阿根廷债务危机引发了美国债权人在美国法院对阿廷政府的巨额赔偿诉讼。美国各州保守主义势力发起的抵制外国法运动也有了新的进展。俄罗斯修订了《民法典》中的国际私法条款,捷克共和国也颁布了新的国际私法法典。海牙国际私法会议起草的《国际合同法律适用原则草案》已经正式出台,判决承认与执行项目也有新的进展。对跨国代孕、民事保护措施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也展开了研究。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加强了在法律领域的话语权争夺,中国应当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法律竞争。
  • 杜涛
  • 全文[ PDF 25023.0 MB ] 2015.1(2):63-94  共有 5925 人次浏览
  • 论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机制
  • [摘要]《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允许区域性优惠贸易协定的存在有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立法的等多方面的考虑。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势头不但没有减缓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迹象和趋势,甚至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行带来“绊脚石”的影响。鉴于此,国际社会应当科学定位区域贸易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之间的关系,加强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机制的建设,完善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
  • 陈立虎
  • 全文[ PDF 9071.0 MB ] 2015.1(2):39-50  共有 6617 人次浏览
  • 关于自决权争端的国际法思考
  • [摘要]“自决”理论从诞生之际至今一直饱受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际法意义上的自决权,不能被理解为单方分离权;自决权和国家主权可能发生冲突,协商解决是相对妥善的处理方式;“救济式分离”实质就是自决权优于国家主权的主张,该主张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自决权的争端往往涉及武力冲突,而支持争取自决权以及“保护的责任”理论都不构成采取武力干涉的充分理由。司法机构面对自决权争端时,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区分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避免因过分卷入政治争议从而导致公信力受损。
  • 卢婧
  • 全文[ PDF 12619.0 MB ] 2015.1(2):14-29  共有 6180 人次浏览
  • 介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摘要]介入国际司法程序仅在案件当事国的同意下方可进行,该同意要么表现为对某一类 事项的一般性同意,要么表现为对某特定案件或某特定介入请求的特别同意。这一点得到条约实 践的证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公约})及其附件七并未规定介入附件七仲裁程序的同意, 不过介入可通过当事国在《公约》以外的单独同意进行。附件七第 5 条授权制定规则,该条不 允许依该附件组建的仲裁庭在没有当事国同意时制定准许介入的规则。该仲裁庭也不具有任何独 立于案件当事国同意的固有权力或管辖权,在没有当事国同意的情况下准许介入。任何介入机制 的变革都会给《公约》下的仲裁制度和一般国际仲裁制度带来巨大伤害。
  • 易显河
  • 全文[ PDF 12172.0 MB ] 2015.6(2):3-18  共有 5894 人次浏览
  • 网络中立理论及其对世界贸易组织架构下互联网政策的影响
  • [摘要]网络中立理论源于竞争法中的核心设施理论,其目的是确保互联网的开放性。目 前,美国和欧盟已经在争议声中开始确立网络中立制度,这不仅对其各自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也波及到国际贸易法领域相关议题的发展。互联网的全球架构及网络中立的开放 网络理念,使网络中立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中的贸易自由原则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契合。而世 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关于竞争法义务的规定及《电信服务协议》确定的不得限制 竞争及互联互通义务,在条件成熟时,都会为网络中立在国际贸易法领域的进一步适用提供必要 的法律基础。这将对我国的互联网监管制度产生实质性影响
  • 吴峻
  • 全文[ PDF 16677.0 MB ] 2015.6(2):99-120  共有 6350 人次浏览
  • 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机制的正当程序一一以“1267制裁机制”的改革为...
  • [摘要]为了使制裁机制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第为了使制裁机制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第1989 (2011) 号决议设立了“1267 制裁机制”的监察员制度,并赋予其几乎置于安理会之上的职权,这是联合国成立 70 年以来“联合国法”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联合国安理会目前有多项制裁机制。近年来,安 理会制裁机制有许多改革,这些改革几乎全部率先在1267制裁机制内采用,成熟后再推广 至其他制裁机制。本文以亲历者的视角,评述了这一制度的缘起、发生、发展和争议。
  • 孙昂
  • 全文[ PDF 11800.0 MB ] 2015.6(2):36-50  共有 5990 人次浏览
  • 南海周边国家海洋划界协议研究
  • [摘要]南海海洋划界问题格外复杂。星罗棋布的岛屿、岩礁等海洋地形,多个沿海国间的 岛屿主权争端,周边国家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权利的主张等,使南海海洋划界问题极具挑战 性。虽然如此,南海周边国家之间已经缔结了一些海洋划界协议。本文立足于现有的南海周边国 家的海洋划界协议,聚焦划界协议中基线、如 l界方法和岛屿的效力问题并结合国际法理论与实践 分析南海海洋划界面临的挑战。
  • 廖雪霞
  • 全文[ PDF 14305.0 MB ] 2015.6(2):19-35  共有 6236 人次浏览
  • 论作为自然人生活中心的经常居所地
  • [摘要]较之国籍和住所,作为属人连结点的经常居所地概念具有不确定性。现行法采用当 事人生活中心地来界定自然人经常居所地,是用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描述另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并 不能显著地提升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为减少认定属人连结点的不确定性,在给定的概 念模型下,只能通过在法教义学上建构合理的解释模型,先究清作为概念核心的生活中心地这一 法律观念的本意,再通过给出认定生活中心的参考事实的范围、种类、相应的规范限定和准据时 间点等构成要件,协助经常居所地概念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演化出合理规则。
  • 薛童
  • 全文[ PDF 10597.0 MB ] 2015.6(2):121-133  共有 5521 人次浏览
  • 世界贸易组织的现状与未来
  •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 ( WT0) 二十周年之际,由于多哈回合遭遇困难,区域贸易协定发 展迅猛,一些人认为 WT0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 而且前景堪忧。 本文认为对 WT0现状的消极坪 价并不客观, 对其前景的担忧没有必要。作为全人类最主要的公共产品之一,WT0体制弥足珍贵,而且成效显著, 其前景是光明的。中国应该努力维护 WT0体制, 更加积极地运用 WT0和区 域贸易协定 ( RTA) , 并逐步发挥引领作用。
  • 左海聪
  • 全文[ PDF 966.0 MB ] 2015.5(2):70-76  共有 6603 人次浏览
  • 专属经济区中的“适当顾及”义务
  • [摘要]1982 年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有关专属经济区的规定, 为沿海国和其他国家在该 区域内行使权利、 自由和义务设计了某种精致的平衡。 其中, 《 公约》 要求沿海国和其他国家在 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 “适当顾及”另一方的权利和义务。这种“适当顾及”义务本质上是 一种“诚信”义务, 要求 《 公约》 的缔约国应当诚信履行义务,不得恶意行使权利, 或者规避 法律义务。《 公约》中的专属经济区制度主要是长期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内容上还存在着大量的 模糊和空白之处,它并非对习惯国际法的编笨, 而属于国际法的逐渐发展。
  • 张卫华
  • 全文[ PDF 1498.0 MB ] 2015.5(2):47-59  共有 5700 人次浏览
  • 亲历法治一一WT0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 [摘要]本文从一次培训班授课经历出发, 结合个人从事 WT0工作十几年的经验, 特别是 在 " 清理法规" 和争端解决方面的经验, 认为 WT0在国际贸易领域建立了法治, 中国对 WT0的国际法治建设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 WT0对中国法治观念和习惯的形成, 起到了潜移默化 的作用, 而贸易政策合规工作将对中国法治建设发挥积极影响。
  • 杨国华
  • 全文[ PDF 1377.0 MB ] 2015.5(2):60-61  共有 5864 人次浏览
  • 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 [摘要]自 1958 年海洋法四大公约出台以来, 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渔业 规制已经逐步由国际规制阶段发展到主要由沿海国进行规制的阶段。 与旧的渔业规制体制相比,新的规制体制带来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更为公平的渔业资源分配。 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对 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捕鱼活动以及对跨界种群和特定种群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制度, 包括联合国 和区域性的公约、 多边或双边条约, 以及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相关组织, 杭理了其发展演变的脉 络, 分析了其合理性、 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文认为, 国际社会应当认可 1993 年 《 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 , 并配合其他国际海洋保育和管理措 施, 使渔业资源保育朝着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
  • 宴五瑲
  • 全文[ PDF 2947.0 MB ] 2015.5(2):23-46  共有 6639 人次浏览
  • 论反补贴税法中的两类规则:以WT0协定和美国法为对象
  • [摘要]反补贴税法包括课税与否规则和税额确定规则。 两类规则在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方 面并不全然相同。 由于共享诸如补贴金额和损害等构成要件, 在法律分析中, 这些要件或是被 " 越界" 适用, 或是被 " 虚置" 不用, 从而导致相关反补贴税的金额被系统性地高估。 为理解课 税与否规则与税额确定规则之间的关系, 应抛弃由来已久的经济效率说和权益保障说, 将征收反 补贴税的目的界定为救济进口国因补贴进口产品所受的不利影响。 该目的不仅有助于说明, WT0 协定中两类规则所含构成要件具有特定法律意义以及美国反补贴法存在缺陷, 还可以为反补贴法 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个坚实的出发点。
  • 彭岳
  • 全文[ PDF 2127.0 MB ] 2015.5(2):105-121  共有 5688 人次浏览
  • 多边体制vs区域性体制:国际贸易法治的困境与出路---写在WT0...
  • [摘要]当前, 区域性体制的发展势头强劲, 与世界贸易多边体制及其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 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区域性体制己对多边体制及其法律制度形成冲击, 产生了法律规则适用冲 突、 管辖权竞合等问题, 使得国际贸易法治发展面临困境。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 历史和现实因素、 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多边体制法律规则自身的不足等共同作用而成。 各国应当 正视多边贸易体制法治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摆脱困境寻找出路, 从而推动世界贸易多边体制和 国际贸易法治顺利前行。
  • 刘敬东
  • 全文[ PDF 1699.0 MB ] 2015.5(2):92-104  共有 6461 人次浏览
  • 自由贸易协定新议题辨析
  • [摘要]新议题成为当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重要内容和追求目标, 但对于何为新议题目前 并无国际共识。 自由贸易协定新议题既是一个时间性概念, 也是一个相对性概念, 它代表了管制 对象和管制措施的发展, 同时又因谈判方、 谈判事项或谈判场所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自由贸易协 定新议题很大程度上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议题的继续或延伸, 并非全新议题, 借由自由贸易 协定这一工具将不同议题联系进来, 赋予旧议题以新的形式。 与现有自由贸易协定相比, 新议题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已有规则的适用范围。 新议题对中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提出了新挑战。
  • 韩立余
  • 全文[ PDF 1719.0 MB ] 2015.5(2):77-91  共有 5546 人次浏览
  • 对完善中国海上运输法律制度的思考
  • [摘要]中国对国内和国际的海上货物运输实行的是两套不同法律制度, 它们本身都存在着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这种状况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如今在实现海上货物运输同一化的基础 上完善中国的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 不但是客观的需要, 而且条件已经成熟, 势在必行。 海上 货物运输法律制度是 《 海商法》 的核心和基础, 对该法的其他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讨论修 改 《 海商法》 时, 重中之重是优先考虑修改该法第四幸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规定。
  • 张永坚
  • 全文[ PDF 1082.0 MB ] 2015.4(2):20-28  共有 6554 人次浏览
  • 中国海法学发展评价
  • [摘要]自2000年以来 ,《海商法》 的修改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海 商法一般理论问题、 船舶物权、 海上货物运输、鹿特丹规则、海上保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充分而 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与此同时, 海商法研究也存在着理论深度不够,方向分布不均,法律特色弱化、拿来主义现象严重等现象。未来的中国海商法研究应强化理论研究、重视中 国实践、坚持双向交流。
  • 张文广
  • 全文[ PDF 1769.0 MB ] 2015.4(2):96-109  共有 6248 人次浏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