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一一一格劳秀斯战争法思想述评
  • [摘要]荷兰学者雨果·格劳秀斯的“正义战争”(justwar)理论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通常认为格劳秀斯的“正义战争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禁止行使武力”原则提供了基础。但是人们在理解格劳秀斯时,往往忽略了一点,即格劳秀斯思想的特色不仅在于系统诠释了“正义战争”,更在于保持了“正义战争”与“正式战争”(formalwar)之间的持续张力与微妙平衡 而后世的战争理论却往往忽视或消解了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本文通过仔细研读原著文本的方式,重新梳理了格劳秀斯的战争法理论,在此基础上,指出国际法上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分析这些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现实政治结构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并对当代国际法中有关武力行使的法律规范做出了简要的点评和展望。
  • 禾 木
  • 全文[ PDF 2168.0 MB ] 2014.4(1):94-101  共有 6042 人次浏览
  • 单边法院选择条款的法律效力探析
  • [摘要]本文从法国最高法院对罗斯柴尔德银行案作出的判决入手,考察不同国家对单边法院选择条款效力的不同态度,认为这些冲突将导致判决结果缺乏可预见性,不利于国际金融交易纠纷的顺利解决,进而主张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承认此类条款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此类条款的效力问题在当事人无选择时应适用被选法院地法来认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补救条款,以应对单边法院选择条款可能被判无效的风险。
  • 郭玉军 司 文
  • 全文[ PDF 1094.0 MB ] 2014.4(1):48-56  共有 5818 人次浏览
  • 涉外协议管辖:问题与完善
  • [摘要]涉外协议管辖,是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民事管辖权领域的体现。涉外协议管辖制度的完善,受一国法律传统、司法实践、国际法制趋势、国际经贸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2013年实施的《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协议管辖的规定尚有六个方面的不足,应该将涉外协议管辖和国内协议管辖分别规定区分选择中国法院和外国法院的管辖协议,对于“实际联系”要件和违反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的法律效果分别进行规定,同时还应该就协议管辖的准据法和弱者保护进行规定。
  • 甘勇
  • 全文[ PDF 1287.0 MB ] 2014.4(1):57-69  共有 5497 人次浏览
  • 食物权视野下的全球农业贸易体制
  • [摘要]食物权是国际人权法保障的一项人权,各缔约国在食物权下承担的义务具有域外适用性,并担负着国际合作的义务。当今的全球农业贸易体制已对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食物权的充分实现构成了障碍,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各国有义务摈除全球农业贸易体制中影响食物权实现的因素,抓住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回合谈判的机会,构建一个能够促进食物权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实现的新型农业贸易体制。
  • 朱利江
  • 全文[ PDF 1499.0 MB ] 2014.3(1):56-68  共有 6364 人次浏览
  • 从无度到约束——西班牙刑事普遍管辖权的走向
  • [摘要]作为一度被认为行使世界上最广泛普遍管辖权的国家,西班牙曾经奉行的绝对普遍管辖权屡屡将其卷入争议的漩涡。实践表明,绝对的普遍管辖权只会带来不切实际的希望,营造实现正义的假象,不仅无法有效发挥终结有罪不罚的作用,甚至可能引发滥用的风险。因此,西班牙顺应世界普遍管辖权发展的趋势,经过长期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探索,确立了普遍管辖权的适用条件,包括要求案件与西班牙存在联系、具备起诉主体资格、补充性原则,并不断加以完善,使其刑事普遍管辖权从无度逐步迈向约束。
  • 郑丹阳
  • 全文[ PDF 2254.0 MB ] 2014.3(1):106-122  共有 5928 人次浏览
  • 集团性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地位及其当代发展——以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
  • [摘要]集团性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组织的特定类型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家间多边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国际法学界对其法律地位问题却少有专门的研究。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集团性国际组织——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作为样本,以“反恐怖主义”议题为线索,通过分析它们近年来关于该议题的实践,考察集团性国际组织这一类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型态特点、国际法地位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集团性国际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对国际组织法的理论构成了挑战。以协定性政府间组织为规范和研究对象的国际组织法理论体系,在面临集团性国际组织实践时,很难以原有的理论和方法合理解释它们表现出来的机构特征。
  • 易 立
  • 全文[ PDF 1790.0 MB ] 2014.3(1):80-92  共有 5763 人次浏览
  • 关于国际条约国内适用的几个问题
  • [摘要]条约的执行与条约的适用这两个概念虽然联系密切,但也存在重要的区别。根据条约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的不同,有的条约具有相对效力,有的条约因对非缔约国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而具有绝对效力。条约的转化实施不宜称为条约的间接适用,条约的并入实施也不宜称为条约的直接适用。条约的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应从法律适用的角度上定义。我国法律中关于条约国内适用的通常条款本来是关于条约间接适用的规定,但其中蕴藏着条约直接效力和优先效力的涵义。国家对于已签署但未生效的国际条约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才承担“先条约义务”。
  • 徐锦堂
  • 全文[ PDF 1304.0 MB ] 2014.3(1):69-79  共有 6623 人次浏览
  • 关于“双反”问题的中美法律博弈
  • [摘要]中国诉美国反补贴反倾销措施案源于美国商务部对来自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适用反补贴税的问题。中国分别在美国国内法院和WTO争端解决机构挑战美国涉嫌“双重救济”的做法。美国国内法院根据“雪佛龙学说”的法律推理作出了支持中国的判决,但美国国会随后通过了《关税法修正案》并使之“追溯适用”,否定了美国法院判决。中国将《关税法修正案》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但由于专家组在认定事实方面的不足,WTO上诉机构无法完成法律分析,未能明确宣布美国《关税法修正案》违反WTO法律规则。关键词:
  • 徐程锦顾宾
  • 全文[ PDF 1410.0 MB ] 2014.3(1):31-43  共有 6762 人次浏览
  • 论防空识别区与国际法
  • [摘要]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主权国家行使自卫权、维护国防安全而单方面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国际法上目前并不存在关于防空识别区的统一定义。任何防空识别区只要不妨碍空中航行自由、过境通行权和群岛海道通过权,就与国际法是相容的。中国设立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同时,国家通过防空识别区维护国防安全时,应将国防安全与空中交通安全相统一,避免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
  • 刘伟民
  • 全文[ PDF 1195.0 MB ] 2014.3(1):5-15  共有 7545 人次浏览
  • 《中国人世议定书》解释:逻辑自洽性有可能吗?
  • [摘要]日前,中国卷入的两起WTO争端案件——中国原材料案和中国稀土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这两个案件中,争议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入世议定书》与WTO协议的关系问题。对此,笔者将自洽性理论引入条约解释,并结合如下两个问题验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有关“入世议定书”解释的相关结论的逻辑自洽性:(1)“入世议定书”中所列义务的可强制实施性——其与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问题;(2)“入世议定书”与相关WTO协议的关系。
  • 孔庆江 郭帅
  • 全文[ PDF 1363.0 MB ] 2014.3(1):44-56  共有 5891 人次浏览
  • “世贸组织裁决的国内执行”专题研讨会综述
  • [摘要]为了迎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二十周年,“世贸组织裁决的国内执行”专题研讨会于2014年7月4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围绕“世贸组织裁决的国内执行问题”,分别从WTO裁决执行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美国、欧盟和中国执行WTO裁决的理论与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 胡建国 杨梦莎
  • 全文[ PDF 759.0 MB ] 2014.3(1):123-129  共有 5905 人次浏览
  • 欧盟《离婚和司法别居法律适用条例》介评
  • [摘要]欧盟《离婚和司法别居法律适用条例》在参与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离婚和司法别居领域法律适用的统一,是欧盟国际私法近期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创造性地赋予离婚和司法别居的当事人以有限度的选择准据法的权利,还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时运用一系列互补型连结点确立客观准据法与案件当事人之间的最密切联系。这大大提高了国际婚姻诉讼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灵活性,对我国涉外离婚法律适用也有可借鉴之处。
  • 董金鑫
  • 全文[ PDF 1495.0 MB ] 2014.3(1):94-105  共有 6199 人次浏览
  • 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论“菲律宾诉中国案”仲裁法庭之管辖权问题
  • [摘要]《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于2002年11月4日签署的一份重要文件。该《宣言》是否构成国际法上的“协议”,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的作法是否违背该《宣言》中的约定与承诺,应该是仲裁法庭考量“菲律宾诉中国案”之管辖权问题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所“同意”签署的兼具政治与法律性质的文件,该《宣言》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0条与第281条所指的协议的一种,具有约束力。据此,菲律宾有义务按照《宣言》第4段之要求履行通过“友好磋商与协商”来处理南海争端的承诺,其提出仲裁的作法严重违反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签署《宣言》后十几年来的集体承诺,违反国际法有关“禁反言”和“诚信”之原则。
  • 宋燕辉
  • 全文[ PDF 3131.0 MB ] 2014.2(1):5-32  共有 6912 人次浏览
  • 以“王道”观世界——读《中国思想下的全球化管辖规则》有感
  • [摘要]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法学家陈隆修教授所著的《中国思想下的全球化管辖规则》,是一本以中国哲学中的所谓“王道”思想来检讨两大法系国际民商事管辖权规则的专著,对西方主要国家崇尚的管辖权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剖析。对于协议管辖、外国禁诉令的承认、管辖权与判决承认和执行之关系、管辖权逻辑一致性与个案实质正义的关系等问题,该书以“王道”思想为立论依据,揭示西方国家关于这些问题的法律制度之本质,提出全球化管辖规则的应然格局应以追求个案正义为理想目标。为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法治成果时,对于他国的法律制度及实践,应有客观且清醒之认识。
  • 刘仁山
  • 全文[ PDF 1120.0 MB ] 2014.2(1):121-128  共有 5736 人次浏览
  • 论“加入议定书”在WTO法律体系中的定位
  • [摘要]“加入议定书”是WTO法律体系中一类独特的法律文件。随着新成员的不断加入,“加入议定书”的数量逐渐增多。由于WTO对“加入议定书”的定位模糊,涉及“加入议定书”条款解释和适用的争端频发。“加入议定书”在WTO法律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关乎各方重大贸易利益,重要而复杂。WTO部长会议和总理事会应当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尊重多边贸易体制的目标和宗旨,遵循WTO法律原则、规则以及国际法基本原则,将“加入议定书”置于WTO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内,妥善处理“加入议定书”与《建立WTO协定》及其附件之间的法律关系,平等保障新成员方应享有的WTO普遍性权利。
  • 刘敬东
  • 全文[ PDF 1528.0 MB ] 2014.2(1):96-101  共有 5616 人次浏览
  • WTO是否允许成员追溯适用限制贸易的立法——中国诉美国反补贴反倾...
  • [摘要]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决美国商务部不得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产品适用反补贴法后,美国国会迅速通过法案推翻该判决并追溯授权美国商务部的行为。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对该立法发起挑战,但新近发布的专家组报告驳回了中国对该法案提出的第一项请求。本文认为,专家组报告不当解释了GATT1994第102条中“既定和统一的做法”,并将其错误地适用于美国被诉法案,导致了与该条款以及WTO的目标原则相悖的结果。本文建议我国政府对此进行深入研判并在上诉阶段提出挑战。
  • 李政浩
  • 全文[ PDF 1307.0 MB ] 2014.2(1):109-120  共有 6300 人次浏览
  • 试论历史性权利的构成要件
  • [摘要]历史性权利是一个国际法问题。本文从历史性权利的主体、客体、他体(即第三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历史性权利的构成要件。本文认为,历史性权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具有唯一性;权利主张国所主张权利的特定海域,包括其中的资源,是历史性权利的客体;作为主体“相对人”的其他国家(或国际社会),构成历史性权利的他体(第三方);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利益、国防安全、文化和宗教等因素对历史性权利的构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 贾宇
  • 全文[ PDF 1773.0 MB ] 2014.2(1):33-48  共有 6688 人次浏览
  • 跨界环境损害的事前救济:国际司法实践研究
  • [摘要]特雷尔冶炼厂案所引申出的跨界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国家责任原则”未能在后续实践中得到沿用,这表明国际环境法尚未发展出稳定的事后救济制度。相较而言,国际环境法更倾向于跨界环境损害预防制度的构筑。国际司法机构对跨界环境损害实际发生前的救济正在或已经形成一些较为稳定的制度,包括实体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程序性的临时措施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获得各国广泛的认可与实践,并且国际法院在纸浆厂案中将其确立为国际法义务并形成初步标准;同时,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在司法实践中对临时措施制度中证据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发展。
  • 何志鹏 高晨晨
  • 全文[ PDF 2233.0 MB ] 2014.2(1):64-80  共有 6052 人次浏览
  • 论《ICSID公约》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局限性
  • [摘要]伴随《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ICSID公约》)仲裁的日益增长及对该仲裁正当性的质疑,该公约框架下裁决的撤销程序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本文基于考察该撤销程序的总体利用情况,指出其局限性,即撤销程序无法保证裁决的正当性和正确性,却使当事方陷于诉累,因此也无法实现争端方所追求的实质正义。最后本文从东道国的角度分析了对策考量。
  • 韩秀丽
  • 全文[ PDF 1758.0 MB ] 2014.2(1):49-62  共有 6369 人次浏览
  • 美国联邦法院司法管辖权的收缩及其启示
  • [摘要]近年来,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 美国社会保守主义有复苏的倾向。 在司法上, 美国联邦法院中的保守势力也有所抬头, 其表现就是在涉外民事诉讼领域, 法院开始收缩长期以 来形成的长臂管辖原则。 联邦最高法院在 2011 年的固特异案和麦全大尔案中, 对属人管辖权进 行了严格解释, 否决了美国法院对外国公司的一般管辖权和特别管辖权。 在 2010 年的莫里森案 中, 联邦最高法院同样推翻了长期以来的 " 行为和效果标准" , 否决了美国法院在证券侵权诉讼 中对外国上市公司的事项管辖权。 美国法院管辖权的收缩是美国司法保守主义复活的反映, 但并 不意味着美国法院因此就变成了纸老虎。 当前正在美国法院审理的针对中国银行的诉讼就说明了 这一点, 中国企业仍然应当对美国法院的域外管辖权提高警惕。
  • 杜涛
  • 全文[ PDF 1703.0 MB ] 2014.2(1):82-97  共有 6124 人次浏览
 1  2  3